太阳庙会:老曲谱新歌

    

变幻中的龙舞,不变的是祈福
长兴县文化馆艺术团表演《果子真甜》
太阳村的“五凤朝阳”灯队 (舒升东 摄)
景村的马灯队
双庙村的腰鼓队
庙会盛典仪式场景

    每年的农历十月廿四,是太阳镇举办庙会的日子。2012年10月太阳庙会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阳镇政府及太阳庙会的非遗传承人们,经过半年多的挖掘准备,恢复了传统庙会习俗与流程。庙会主会场太阳村今年在创建“民俗风情村”,注重对民俗文化的挖掘与保护。两大契机之中,为期7天的太阳庙会,以崭新的姿态亮相。

    锣鼓开道,唢呐队紧随其后,威严的“回避”、“肃静”牌子高举,旗手、护卫队身着鲜艳服装,护卫着东平王和东平娘娘的塑像一前一后而来;再往后面,场面更加热闹,铜管乐队、畲族表演队、传统“行嫁”队、马灯队、大头娃娃队等表演队伍穿着大红大绿大黄的衣裳,跟着鼓点有节奏地舞着跳着;队伍后面,跟着兴高采烈的村民,整个队伍绵延数十米,颇为壮观。

    今年的太阳庙会,经过文化包装,重现了古代庙会时节民间的狂欢盛况。

    万人空巷 争睹“踩街”

    11月26日,这天是农历十月廿四,清晨,刮着风,即便太阳照在身上还是感觉得到几丝凉意。但六七点钟,太阳镇太阳大街两边站满了等待观看庙会巡游队伍的村民,人流穿过仪凤桥,延伸到上太阳文化广场,占了一里多地。   “你就站在这儿,队伍等会儿要经过这里,我们就能看到了。”50岁的徐阿姨是太阳村人,就住在镇文体中心附近,虽然看过了刚才巡游队伍出行的场景,她还不舍得离开,看到记者刚赶过来,热心地指点说。

    她告诉记者,今年的庙会比往年热闹,家里的亲戚一听说要办个原汁原味的庙会,也纷纷从锦城、昌化、於潜赶过来,她掰掰手指告诉记者:“今天中午我要烧十几个人的饭,光临安来的就有8个,大家都没有见过这么热闹的庙会,都想见识见识,现在他们都跟着踩街队伍转去了。”

    在人山人海中也不乏一些摄影爱好者,大三学生钱康和女友脖子挂着单反专注地等着队伍到来,“看看庙会,也多了解了解传统文化,还有丰富的民俗表演,都是我们年轻人平常很少看到的。”除了临安本地人,湖州长兴县文化馆副馆长许要武也带了长兴的摄影爱好者前来,他告诉记者为了赶上拍摄庙会场景,他们提前一天来到太阳,“我们那里没有这么大场面、流程这么完善的庙会,我也没有拍过,这次机会难得,和几个喜欢摄影的一说,他们也非常感兴趣,争着来采风,还遇见了不少临安的摄影好友。”他一边给记者看自己拍摄的成果,一边告诉记者,他们多次到临安来采风过了,但都以拍摄自然风光为主,没想到这次的人文类活动,也很精彩,“活动里的龙队凤队,我回去还得搜搜资料,熟悉它的文化内涵。呵呵,下次庙会还要再来拍,像巡游演员彩排、化妆等场面也值得拍。”

    东平王仪仗队与10支民俗表演队热热闹闹地踩街巡游持续了近半个小时,饱了眼福的人群又向庙会的商品交易区而去,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家,纷纷搭起摊铺,风味小吃、手工棉鞋、生活用品等琳琅满目,上太阳村村民陈美莲陪父母逛着,她笑着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的庙会比过年还热闹,过年要用的东西庙会上就能置办不少了。”7天时间里,村民们都要到庙会上来转转,看看有没有要买的商品。

    庙会搭台 文化唱戏

    “今年的庙会,是在形式和规模上,对传统太阳庙会的完整恢复,光参加巡游的队伍就有300多人,其中的10支表演队,大多数是民俗表演,契合传统庙会风格。”省级非遗项目太阳庙会传承人董永高介绍说。   他告诉记者,太阳庙会始于南宋时期,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太阳镇的一个民间民俗祭祀活动和临安地区最著名的庙会之一,最初是出于对唐朝平“安史之乱”的大将张巡这一历史人物的民间信仰而建庙,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化特色。太阳庙会传统的祭祀与商品的交流,丰富多彩且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极受群众欢迎,并享有很高声誉。每年农历十月廿四,不用通知,太阳镇的村民、周边县区的群众数万人自发云集,同时有众多小商贩到太阳进行买卖活动,到如今,庙会举行时间先后持续7天,规模宏大,热闹非凡。

    太阳庙会曾停止过20年,1987年,镇政府重新举办,主要以商品交流、民间文体表演为主。2008年,董永高等人开始着手整理资料,查阅了很多方志。整理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庙会更多的文化内涵,“往年的庙会商品交易这块比较突出,凸显了庙会的经济价值,今年我们更注重庙会中文化元素的植入,恢复张巡神像巡游环节,请了所辖村子的特色民俗队伍表演,承载各种表演艺术的同时,保留众多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挖掘和培育民间艺术、民间艺人,保护、传承这些接地气、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活动。”

    “五凤朝阳”灯就是挖掘自早年庙会中出现过的“凤凰灯”,经过培育后,多次在省市级获奖,现在已是省级非遗项目,2010年,他们还代表临安参加了第27届欧洲民间艺术节,深受德国人民的喜爱。“今天庙会来了这么多人,我们‘五凤朝阳’灯队有了个很好的展示机会,让人们知道、喜欢我们灯队,才愿意加入到我们灯队,使‘五凤朝阳’更好地继承下去。”太阳村村民谢爱萍是“五凤朝阳”灯队的杭州市级传承人,她这样告诉记者。

    近三年来,太阳镇政府还将“文化走亲”活动融合在庙会活动中,今年的庙会请到了长兴的文艺演出队伍。26日下午,在镇文体活动中心,太阳庙会暨临安—长兴文化走亲文艺演出开场,场内场外挤满了观众。其中长兴县文化馆奉献的表演唱节目《河边的童谣》,是新创作的节目,将长兴大闸蟹这一地方特色写进歌曲中,唱出新农业,曾荣获湖州市级创作与演唱金奖,以及省级奖项。我市文化馆和其他民间文艺表演团队也奉献了特色节目,其中太阳镇浪山村的畲族村民带来了祭祖成人礼表演,具有浓郁的畲族文化韵味。“文化走亲使我们两个地方优秀、特色文化进行了交流。这次来,看到了临安很多民间特色的东西,尤其是传统的庙会活动,临安各地的老百姓都赶来看热闹,说明这一民俗确实深受民间欢迎,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如何挖掘本地传统的民俗,丰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长兴县文化馆馆长薛虔谈着感受。

    “在庙会活动中请外地的文艺团队来‘走亲’,通过他们的参与,能够宣传我们太阳庙会这一品牌,同时老百姓可以不出家门就见识到外地的特色文化,不容易对庙会的固定程序产生厌倦。在劳作之余,享受一场快乐的盛会,陶冶情操,弘扬正气,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董永高告诉记者说。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王雯娟 黄丁宁   信息发布:黄晓强   添加日期:2013-11-29   
 

 

 
杭州市临安区太阳镇官方网站  临安新闻网制作维护
浙新办[2004]42号 浙ICP备0500213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