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镇浪山村:民俗文化装点风情畲村

 
雷小花在编织彩带

    70岁的雷小花系着绣花麻布围裙,拉过一把小竹椅坐在家门口,嘴里哼着小曲,一双巧手上下翻飞,娴熟地摆弄着带扣和带梭,只看到橙红色与草绿色的毛线相互交织,很快就织好了一段最简单的彩色织带……像雷小花这样会织带的畲族村民在太阳镇浪山村还有很多,但大都已经不去使用这一技艺了。

    “织带、酿酒、对歌都是畲族特色文化,是应该一直留存下去的。我们今年创建特色村喊出的就是‘古韵畲村,风情浪山’的口号,希望打出畲族文化村的品牌。”在雷大妈家门口,负责村文化建设与宣传的村委委员董茂仙告诉记者。

    浪山村是我市五个民族特色村之一,由诸家、杨家、浪山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人口1658人,其中四分之一是畲族人。据年过六旬的畲族村民蓝忠根介绍,浪山村的畲族起源于广东潮州的凤凰山,然后从福建、丽水、云和一带迁至浪山,已有130余年的历史了,在浪山已传至第六代。

    文化特色是一个村的鲜明标签。畲族村民在生活习俗上基本与汉族一致,但是在重要节日和祭祀活动期间,仍保持典型的民族风俗和习惯,尤其是畲族的对歌、婚嫁、织锦、服饰等习俗与事物还是具有较为明显的特色。

    “在以前织带应用很普遍的,那时很少有皮带、塑料绳,就用这种带子做围裙带、腰带和鞋带等,妇女还用宽一点的织带背小孩呢。”雷大妈指着织带用的带梭和带扣告诉记者说,“我这个工具还是从太婆手里留传下来的,这些东西从八十年代开始就不怎么时兴了,到我女儿这辈就不用了,孙女更是连这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正是因为想要保留住这些民俗,浪山村特意编排了舞蹈节目《彩带情丝》,将畲族的织带文化融入舞蹈中,展现了畲族姑娘们出嫁之前给心爱的男子边织彩带边唱歌跳舞的美好场景。董茂仙告诉记者,除了《彩带情丝》,浪山村根据畲族传统生活习俗还编排了《青稞红酿》、《木拍舞》、《畲族山歌》等歌舞。“这些都展现了浪山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记者了解到,在创建民族文化特色村过程中,浪山村还将成立一支村民畲族表演队,举办畲族风味的婚庆、对歌比赛、畲族服饰展、畲族语言秀等一系列民俗文艺活动。还将把畲族传统文化融进村庄建设上,更好地提升“古韵畲村”的风情。在即将动工的畲族文化广场和畲族迎宾广场上,规划建设浪山主题雕塑,畲族符号的景墙、休闲廊,浪山雕刻地图等。连畲族新农居点的建筑也将以畲族文化为魂,融入畲族彩带、畲字符号、凤凰图腾等,形成独有的建筑特色。“村里还可以逐渐发展文化旅游,给村民带来增收。”董茂仙说。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王蓓蓓   信息发布:黄晓强   添加日期:2013-06-05   
 

 

 
杭州市临安区太阳镇官方网站  临安新闻网制作维护
浙新办[2004]42号 浙ICP备0500213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